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时间:2021-03-19 20:53:20 报告 我要投稿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随着日光温室由川区向沿山区的扩展,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xx区委、区政府把沿山冷凉灌区定位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各乡镇采取措施,加大了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力度,使双孢菇生产在近3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向沿山冷凉灌区集中,产品远销香港、新疆、西宁、兰州、金昌等地市,已成为我区特别是沿山冷凉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增加农民的主要优势产业之一。

  1、种植品种。

  全区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以平菇、双孢菇为主,附带种植少量的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

  2、种植规模。

  全区生产平菇约xx多万袋,年产量xx万公斤,年产值xx万元;生产双孢菇xx万平方米,年产量xx万公斤,年产值xx万元;生产香菇xx万袋。

  3、种植区域。

  全区食用菌生产乡镇有xx个,其中平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清水、武南、高坝、大柳、羊下坝、中坝、金沙、金塔等;双孢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永丰镇、金山乡、谢河镇、河东乡、新华乡、松树乡、丰乐镇、五和乡、西营镇9个。

  4、菌种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

  全区生产食用菌菌种的单位和个人有5家,年产各类菌种100万瓶。菇品营销企业和个人有10多家,日购销菇品3—4吨,除供应本地市场,主要销往新疆、内蒙、浙江、河南、西宁等外省市场和省内的兰州、金昌、酒泉等城市。

  二、呈现的特点及优势。

  1、规模化优势初步形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食用菌生产已整合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规模、有组织的稳定生产,初步形成了以武南、大柳、金塔、柏树、清水、永昌等乡镇为重点的平菇生产基地,以谢河、清水、丰乐、金山、清源等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

  2、资源优势凸显:

  双孢菇生产逐步向水资源缺乏,蔬菜生产比较弱势的沿山冷凉灌区集中,出现了谢河、丰乐、新华、金山等为代表的生产专业乡镇,其双孢菇产量占全区的1/2以上。

  3、经济效益明显:

  按xx米长的棚计算,种菇每户平均纯收入xx-xx元,效益十分显著。

  4、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

  随着双孢菇生产的扩大和产地规模形成,谢河、丰乐等乡镇相继成立了“双孢菇营销协会”,初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双孢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有些乡镇、农户已充分认识到食用菌的增收效益,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这一产业。尽管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但苦于资金不足,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致使这一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有些缓慢。

  2、生产水平低。

  我区双孢菇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香菇栽培技术难度很大,对生产技术要求又高,农户大多依据自己的生产经验开展生产,栽培技术不规范,造成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生产规模小。

  目前全区双孢菇生产面积只有40万平方米,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4、加工能力不强。

  我区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在我区境内尚无专业的菌品购销企业来收购、加工,导致菌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秩序混乱,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完备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按照“设施简易化、规模连片化、技术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创新运行机制,突出园区建设、菌种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重点,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促进沿山冷凉灌区经济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xx年,全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在现有基础上达到xx亩以上,总产量达到xx万吨。基地总产值达到xx亿元,沿山冷凉灌区xx个乡镇农民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xx元。

  五、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2、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市场监管,严把菌种质量,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加强食用菌菌种的管理,进行资质审查,清理整顿一批不合格的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保证优良菌种的选育、提纯、保藏,使菌种的生产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4、加强技术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抽调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服务队,开展食用菌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5、强化技术培训,健全服务网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科技入户工程,分期分批对乡镇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同时,采用冬季培训,春季宣讲,上门服务,专题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区、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生产群众的系统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扶持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引导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产业发展,突破行政界限,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规范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开拓市场、联结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24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0-02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的报告10-26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01-26

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1-01

发展畜禽产业调研报告12-24

香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2-22

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10-30

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06-26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