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工程工程师培养思考的论文

时间:2022-10-09 00:51:22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工程工程师培养思考的论文

  1化工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于化学工程工程师培养思考的论文

  化工学科的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在就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分化成了两类。第一类学生以考研为学习目的,占学生人数的60%以上,这类学生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争取学院有限的研究生推荐名额,在大四以前,他们认真学习所有能影响专业排名的课程。以河南大学化工学科为例,免试推荐的名额只有不足5%,争取到名额的学生一般都在班级名列前茅。这些学生非常注重考试成绩,其学习特点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高中的学习方式,即搞题海战术,学得很累,而对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不是太重视,部分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另一部分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考研的那几门课程上,其他与考研不相干的课程(在他们看来如此),几乎都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尤其是实验和实习,在他们看来非常占用时间,更是应付了事。第二类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也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心甘情愿想要了解社会,了解化工企业的现状,下决心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我们的培养方案模式僵化,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缺乏层次,不立体,成为工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其次,年年出榜的中国高校排名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指挥棒,致使每个院校都采取了优先发展科研的办学思路,与之相适应的是各种科研激励政策不断出台。但是,从国家各个政府部门下发的科研经费有着向少数榜单上排名靠前的院校,向科研实力人物汇聚的趋势,绝大数的教师无力争取。于是,高校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陷入了想搞科研没有经费,但又不甘于全心全力从事教学的尴尬境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一支教学队伍,怎样应对目前立体的、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再次,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度计划性和市场需求的高度选择性一直是对无法解决的矛盾。事实上,从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初,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我们的培养方案与市场的脱节,并开始思考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培养方案的不足在何处?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了解国家的化工行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阻碍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制定培养方案的自主权,因为害怕一旦放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出现失控的局面。最后是教学理念的陈旧,认定知识的传授就是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从一个个基本概念的剖析,到一个个数学公式的推导。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也适应了,换种知识的传授方式就感到很吃力。例如我院的一位教师,她在讲授《化工基础》课程的时候,喜欢训练工程的思维方式,即先给出一个具体的化工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套教学方法充满了好奇,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们很少主动思考问题,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他们在下面按部就班地接受,到了后来,他们简直要抵触这种教学方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育出来循规蹈矩的学生。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设想与实践

  怎样才能增加培养方案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使之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协调,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呢?学院一直把上述课题当成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系列教改探索,现把我们取得的一点研究成果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研究生录取院校的随访,我们认为化工学科的学生至少需要采取两种培养模式。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三大块。公共平台包含政治、英语、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及相关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实验,专业平台课包括化学工程的后续专业课程。我们尝试将专业平台课做成两个模块,一个为考研模块,另一个为就业模块。考研模块体现化工理论及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并强化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如开设化工前沿讲座、科研指导、化工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近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与之相对应的选修课模块,则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的生物工程导论、材料科学概论、能源工程导论、环境科学导论、精细化工导论、高分子材料导论、等等。就业模块在保证化工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总学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时,旨在强化其化工基本技能。

  与之相匹配的选修模块则考虑学生在化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面向学生开设化工技术经济、化工环保、化工安全操作、化工设计、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在每学年课程和学时数的安排上,考研模块采取两头稍松,中间紧的方法,即入学时课程稍少,大四上(考研学期)课程安排少;而就业模块除大一第一学期课程稍少外,基本上均匀分配课程及学时数。学籍管理上,采取学分管理制度,压缩必修课的总学分,增加选修课的总学分,从而增加培养方案的弹性。为了配合考研模块和就业模块的顺利实施,我们探讨对本科生也采取“导师制”。目前在高校里,学生由辅导员全面管理,一个辅导员有时要管理200~400学生,甚至在专业指导上,比如学生的选课、学术活动等也由辅导员代劳。实施“导师制”后,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选定专业指导教师,一般一个指导教师管理4~8个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选课,辅导学生的学业。显然,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问题、思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了解、有效指导,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配合上述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提出了“大论文”的思想,即当学生二年级选定指导教师后就开始进行其本科阶段的科研活动,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对于考研模块的学生,首选科研论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并定下研究目标,然后由学生自主分配时间、选定实验方案完成相关研究,指导教师仅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而对于就业模块,主要考虑学生进行化工设计。以指导教师的应用型课题、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为载体,让学生在大二就开始动手进行项目的化工工艺设计及相关计算。

  虽然学生在这个阶段只学习了化工原理课程,但是他们很多已经具备了自学的基本素质,在老师简单的指导下,他们完全可以涉猎化工设备设计、化工工艺设计、Auto-CAD制图等课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强,往往超跃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上述安排的好处主要有:(1)自主学习;(2)创新能力培养;(3)成就感。在上述大论文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有内部成员,即从事实验研究的学生、从事化工设计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完成实验测定和分析、设备选型、工艺确定。小组同时还有外部成员,即工商管理、经济等专业的学生,有他们参与来完成项目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在这样一个小组中,成就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非常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组织方式虽然很好,但是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未必能够有效实施。事实上,学生的努力推动了教师的科研,并且最终收获一个经过加工、包装好的项目,有利于项目的推广,这是个双赢的事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很好地完成我们在上述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中国的工科高等教育如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样,打破原有的僵化格局,然后树立新的培养机制,使之与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进度相一致。

【化学工程工程师培养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10-11

对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理工论文10-13

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理工论文10-12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定位思考论文10-12

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培养思考论文(通用6篇)06-08

加强中医院校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对策教育论文10-12

怎么样培养会思考孩子10-26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11-03

浅议化学工程的现状发展论文10-10

实验教学化学工程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