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论文

时间:2022-10-08 18:03:08 计算机应用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论文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难题和重要任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尝试和新思路,现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可。以丽水学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例,分析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认识和理念,探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机制,明确地提出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经两年多的建设和运行,丽水学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已初具规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论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内容;运行机制;实施路径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1]。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动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途径虽很多,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创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其建设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通过建设“时间、空间、内容”开放自由、“社会、教师、学生”交流便捷的学生自主实践平台,构建了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和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极具潜力的载体和平台。丽水学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校级首批重点创新实践基地,立足IT产业生产实践活动特点,理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与实验室(中心)运行机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自主创新,建设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1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认识

  在建设之初,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易被误解为一个独立于实验中心的新平台、一个等同于开放实验室的新空间、一种建设实验软硬环境的新形式,因此形成了一大批功能单一、模式多样的创新实验室,以教师相对单一的专业领域研究为基础,开展零散的项目实践,仅限于单一的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之间的孤岛效应明显,学生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创新互动难以实现,创新手段难以突破,创新能力难以达成,并未完全达到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根本目的。事实上,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化实体空间或功能转变[4],其核心是在挖掘原有实验中心开放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新机制。依托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等现有资源,利用基地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拓宽原有实验室开放创新的功能定位,满足实践创新活动的空间、设施、项目、师资、资金等各要素需求,并为实践创新活动和成果推广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就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而言,既是计算机实验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合课程实验、实训等第一课堂活动,基地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则可以有效推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基地也是实验中心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纽带和桥梁,可通过“校内企业”等形式延伸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构建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实验中心、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者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

  2.1突出学生主体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基地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参与”为原则[5],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区别于面向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顶层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从平台环境、实践内容、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规划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基地管理、组织、设计、实施、运行的主体,教师宏观指导和专家顾问,成为隐性参与者。

  2.2突出自主创新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鼓励探索”为指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自主性。引入项目制、团队制等企业运作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各学生团队在基地统一协调管理下独立运行,有序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全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运作,为学生提供激发和释放创新激情的广阔空间。创新实践内容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探索,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形成创新性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

  2.3突出多元化培养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创新多样性。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结合学科专业的实践特点,面向不同的学生需求,建立工程训练、学科竞赛、项目研发、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产学研合作等多元化创新实践形式,涵盖信息系统、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应用各专业领域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内容,设置程序开发、UI设计、系统运维等多元化仿真岗位,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实践兴趣和认知需要。

  3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建立多元化创新资源为实践平台,以开展多形式创新实践项目为训练平台,以参与多类型学科竞赛为检验平台,以建设多层次创新工作室为孵化平台,致力于将基地建设成为学生自主实践中心、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学科竞赛培育中心、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以及创新人才孵化中心,着力开展以“平台资源为基础,创新内容为核心,创新机制为保障”的基地建设。

  3.1平台资源建设

  依据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中心既是有机组成又相对独立的特性,结合计算机应用相关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空间和设备投入较少的实情,建立实体基地,同时将基地运行机制向实验中心拓展、延伸和辐射,整合实验中心的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形成“虚拟化基地”,建设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的一体化开放大平台。(1)实践训练平台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化基地”,主要整合计算机微机、网络工程、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实验中心的创新资源,将实验中心的全面开放纳入基地管理,同时将中心计算云、渲染云、资源云等云端资源进行共享,设立各类开放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常态化开放,实现实验中心“时间、空间、内容”的全方位开放。(2)创新活动平台是实体基地的建设主体,主要是建立多个创新实训室,实训室将不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团队提供专属工位,面向服务外包应用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由学科竞赛负责人统筹管理,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24小时全天候运行。(3)成果孵化平台是实体基地的高级业态,主要是学生工作室、企业校内公司、学生创业团队等形式,采用企业运营模式,实施绩效考核。通过承接外包项目、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孵化的良好机制。基地整个平台资源建设虚实结合,分工明晰,层层递进,充分体现集聚效应,可为学生多元化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条件。基地平台资源建设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创新内容建设

  依据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的三层次平台资源建设模式,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体现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和特色,主动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增强指向性和实效性,体现交叉性和职业岗位需求,重点建设以“实践项目为基础,学科竞赛为重点,创业训练为目标”的三层次创新内容。(1)在实践训练平台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新苗计划项目、校级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中心常设开放项目、短学期实践项目等为载体,设立选题参考和项目指南,提供各种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创新活动平台以服务外包应用创新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程序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竞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和参与面广的全校性IT技能比赛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管理、梯队化运行的竞赛团队,实施教师科研转化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引入实验教学等举措,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在成果孵化平台以学生工作室、合作企业校内公司、学生创业团队等为载体,将产学研合作课题引入学校,使学生了解企业创新活动和创业运作的机制,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等,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达成。

  3.3创新机制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和对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与服务,构建有利于创新实践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运行体系,引导和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投入、激励等保障机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主要是基于基地负责人负责,全体教师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全面开放管理模式,并通过建立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钉钉移动智能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下的常态化运行模式,实现创新实践活动全过程智能化运行。投入机制主要是基于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学生科研项目经费以及创新创业资助经费等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4],并将全部经费用于学生创新条件改善、创新项目培育、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科研等效下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政策,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劳动付出和成果应用都以教学工作量、教研工作量、标志性业绩点等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4初步的建设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运行,丽水学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计算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延伸和拓展。以创新第二课堂为目的,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层次的改革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等新型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以专注创新实践活动为抓手,为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计算机实验中心20余个实验室的整合和梳理,新建了5个创新实训室,进一步扩展了现有实验中心的教学功能和开放力度,2016年的基地开放人时数就高达10余万。以竞赛团队和工作室为媒介,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都有在基地实践训练的经验。进入创新实践基地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均显著提高[6]。在近3年的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0余项,服务外包应用创新竞赛的获奖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成功培育多个学生工作室和创业团队,开展了软件开发、倾斜摄影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情况良好,得到市场和风投的青睐。

  5结语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探索,也是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随着教育专家和实践教育工作者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基地建设的内涵得以不断完善,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必将成为学生实践锻炼、自主创新、创新创业最为重要和有效的平台之一。上述就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认识和思考,及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在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未来更需要我们的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寻找特色途径,构建实践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最终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刘世彪,张佑祥,龚双姣,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11.

  [2]王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7):161.

  [3]董德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91.

  [4]赵志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考与探索[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4):95.

  [5]李娟,陈美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6.

  [6]王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思路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46.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创新教学法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论文10-09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及创新论文10-09

新时期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创新论文10-09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1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建设研究论文10-09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思考论文10-09

试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论文10-09

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教学实践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论文10-09

试析创新改革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9